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好用好群眾身邊的體育設施,推動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不久前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印發(fā)的《2024年群眾體育工作要點》也提出,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小型健身中心、小型體育公園、小型健身設施、群眾滑冰場、縣級多功能運動場等,持續(xù)開展“國球進社區(qū)”“國球進公園”等活動。重點抓好老舊城區(qū)和人口密集區(qū)、農(nóng)村地區(qū)以及適老化、適兒化場地設施建設等均成為建設重點,為城鄉(xiāng)社區(qū)居民創(chuàng)造更加便捷、智慧、安全的健身環(huán)境。澳瑞特體育健身扎根本土,以領導健身器材新潮流,維護和提升中國馳名商標信譽,創(chuàng)造市場,為全民健身做貢獻為質量目標。
室外建設器材中體育場地設施是廣大群眾開展運動健身活動的重要陣地,是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基礎硬件,是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的重要方面。近年來,國家體育總局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破解群眾“健身去哪兒”難題,多措并舉增加健身場地設施供給,2023年全國體育場地設施快速增加,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89平方米;健身步道達到37.1萬公里,比2019年增長了107%,不斷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覆蓋全民、服務全民、造福全民。
在江蘇南京,“10分鐘健身圈”讓市民逐漸實現(xiàn)健身場地舉步可及,健身步道、百姓健身房、燈光球場、體育公園、各類健身場地設施給了居民豐富的健身選擇,“互聯(lián)網(wǎng)+健身”的體育惠民服務平臺讓南京400余個惠民場館都可在線預訂,低免時段一目了然;在四川成都,數(shù)以千計的足球場分布于成都全域,街旁空間、樓頂空間、橋下空間、濱河空間、老舊廠房都被利用起來,為成都擴大體育場地設施打造家門口的運動空間;在浙江,得益于智慧體育建設,居民場地預約一鍵完成、進入場館“刷臉”開門,“全民健身地圖”支持線上查找、預訂、支付、導航等功能,“健身去哪兒”有了更便捷的答案……
去年,國家體育總局會同多部委印發(fā)《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工作方案(2023—2025年)》,著力開展健身設施強基礎、提質量、優(yōu)服務、增效益四大行動。擴大健身設施增量、提升健身設施質量、用好健身設施存量,提升健身設施開放服務水平和綜合使用效益,主要目的是在夯實群眾身邊健身設施基礎、保障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基礎上,推動城鄉(xiāng)健身設施從“有”向“優(yōu)”轉變,實現(xiàn)質量提升、服務提升、效益提升,牽引帶動群眾體育賽事活動開展、健身組織建設、科學健身指導等工作。
從“無”到“有”,從“有”向“優(yōu)”。近年來,在國家體育總局聯(lián)合多部門不斷解決老百姓健身場地的問題,讓大家能就近健身,出家門就能鍛煉,各地也開展“頭腦風暴”,充分利用城市邊角料,比如破舊廠房和高架橋下的空場地,建設體育公園和全民健身廣場增加體育場地;在地下或者樓頂見縫插針地建設體育場地,解決老百姓去哪里健身的問題。此外,在加強建設體育場地的同時還要盤活現(xiàn)有存量,延長現(xiàn)有的體育場地的開放時間,降低體育場地使用的收費標準和增加學校體育場地的開放,讓更多人能夠參與體育鍛煉中來。
強基礎 “10分鐘健身圈”豐富運動選擇
從白天到晚上,南京市的群眾健身活動多姿多彩,從公園綠道到社區(qū)健身房,再到集成式運動空間,多元化的健身場地就近就便建在市民身邊,“10分鐘健身圈”為運動愛好者提供了豐富的運動選擇。
南京這個運動街區(qū)在建鄴區(qū)河西,24小時開放,一條色彩鮮艷的跑道貫穿整個區(qū)域,一些地方還運用了個性十足的涂鴉設計,增添了時尚感。街區(qū)內除了常見的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外,還設置了高爾夫球場、輪滑區(qū)、箭道場等多個運動區(qū)域,為喜歡鍛煉的小伙伴提供了更多選擇。
在山東日照,從室外到室內,從城市到鄉(xiāng)村,人們都能享受到便捷的健身服務,點亮幸福動感的健康生活。東港區(qū)石臼街道某綠化通道改建成一處全民健身場地-石臼街道文體中心,這讓居民出門鍛煉更加方便。這里的室內大眾健身房也成了健身愛好者們的聚集地。2022年,石臼街道對文體中心進行升級改造后,室內健身房與室外健身場地相互補充,滿足了居民多樣化的健身需求。
“300多塊錢就能鍛煉一年,健身就在家門口,既方便又實惠?!卑不帐『戏适薪?jīng)開區(qū)芙蓉社區(qū)居民張薇薇最近愛上了家門口的全民健身中心。近2000平方米的空間里,各種器械十分齊全,功能完備,有氧運動區(qū)、自由重量區(qū)、搏擊區(qū)、體適能室、武術室等,最關鍵的是,離家近,價格還便宜,“差不多一天一塊錢,這個價格跟健身房比起來太香了?!辈粌H如此,工作日的白天,健身中心的乒乓球室、舞蹈室等場地還免費開放。像這樣舉步可及的健身場所不僅在合肥,全國各地也越來越多,群眾健身場地星羅棋布,遍及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全民健身的熱情正在不斷釋放。
提質量 要用還要“用得好”
提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效能,就要不斷提升場地設施質量,加強基層老舊公共健身設施維修、改造和更新力度,不僅要用,還要“用得好”。
浙江溫州2017年提出“體育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其首創(chuàng)的“百姓健身房”采用政府補貼、市場運營、社會體育指導員當教練的模式,提升了場地設施效能,激發(fā)了社體指導員的積極性,成為溫州乃至浙江的體育改革“金名片”。
得益于數(shù)字化改革,不少百姓健身房連通全民健身大數(shù)據(jù)平臺,可將健身人員的鍛煉項目、時長等數(shù)據(jù)實時上傳,為廣大市民鍛煉提供科學健康的指導和依據(jù)。而寧波市海曙區(qū)的百姓健身房,根據(jù)社區(qū)特色,采用了居民自治、政策紅利、“五社聯(lián)動”等發(fā)展模式,受到百姓歡迎。在雄鎮(zhèn)社區(qū)文體中心二樓的百姓健身房,社區(qū)通過黨建聯(lián)建聚攏優(yōu)質資源,邀請專業(yè)教練兩周一次免費指導,招募社區(qū)健身愛好者,組建成一支健身服務團隊,專門來管理百姓健身房。
在河北張家口,為了解決健身設施分布廣、數(shù)量多出現(xiàn)的維修慢、維護難問題,該市通過搭建智慧體育平臺,構建健身設施電子地圖,開發(fā)網(wǎng)絡報修維修系統(tǒng),實現(xiàn)全民健身設施的“一鍵報修”。通過平臺,群眾可采用拍照的方式及時將健身設施損壞情況傳送至健身設施管理單位和維護機構,實現(xiàn)全市體育場所有人管、健身器材有人修,進一步提升健身設施公共服務水平,將體育惠民做到實處。
優(yōu)服務 為健身設施安上“智慧大腦”
昌圖縣市民廣場和北山體育公園每天都十分熱鬧,隨著場地健身設施的不斷完善升級,越來越多的居民來到健身廣場,圍在一起運動健身、散步聊天、拍照打卡,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暢享運動,鍛煉成為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昌圖縣文旅廣電局全力推進“暢享智慧健身新生活 金邊銀角暖民心”行動,著力提升健身場所設施供給,增設2套智慧體育健身設施,智慧體育健身設施可與智能手機連接,同步實時顯示運動時長、次數(shù)、消耗卡路里等信息,在停止運動5秒后,智慧健身器材便會播報運動信息。
在浙江金華,每到晨昏,婺城區(qū)隨處可見休閑散步、鍛煉身體的市民。近年來,婺城區(qū)以“健康婺城”建設為目標,建有百姓健身房56個、社區(qū)多功能運動場37個、籠式足球場10個、村級全民健身廣場6個、體育公園(體育設施進公園)4個。室內的百姓健身房備受市民喜愛。市民龐女士說:“以前健身都要去比較遠的乒乓球館或者是公園,趕上刮風下雨,就受影響,有了百姓健身房,再也不用為此擔心了?!?/span>
在貴州六盤水,首個“百姓室外健身房”在鐘山區(qū)白鶴公園亮相,給居住在附近的居民送上免費實用的“健身大禮包”。“太好了!以后在家門口就能健身了?!薄斑@個健身器材以前可沒玩過,讓我試試。”雖然是室外健身場地,但是這里每組健身器材上還配有一個超大遮陽棚,遮陰、避雨,讓鍛煉不受時間限制,同時可以滿足各年齡層、不同時間段健身者的需求。據(jù)了解,白鶴公園的“百姓室外健身房”包含有29種健身器材,占地面積700平方米,其中最核心的是集成體測系統(tǒng),可以為健身群眾進行身高、體重、心率等測試,該健身房的建成使用,為周邊老百姓提供了免費的日常健身場所。
文章部分轉載,如涉及版權請聯(lián)系